close

民國七十六(1987)年,解嚴了,兩岸可以自由走動,他老為這得來不易的歸鄉消息,既興奮又感傷,也是老淚斷橫流。

急忙整裝理行囊。踏上歸鄉的行列,生怕有朝一日,政策改變了,又斷了盼望了三十年的歸鄉路。他老又作詩感喟:「功名誤誘逐風塵,老大歸來歷劫身。兩地相思卅載望,相逢俱是白頭人。」老人家滿懷思鄉的熱情,幾十年望眼欲穿的翹盼,而今髮蒼蒼,視茫茫,庭園景物已不識了,夢裏慈顏已見背。

乍見別後幾十年的老妻,攜子喚媳,拉孫迎出門來,恍如隔世?!他老向來大公無私,胸懷著的是大愛,愛國愛鄉愛黎民百性,勝過愛自己的家人。捐錢給學校換課桌椅,使小學子們有舒服的新課桌椅用,他為改善灣裏(村)對外的交通,特別出資修路,使灣門口對外的交通,不再泥濘不堪,坑坑凸凸,不再寸步難行。又改善灣裏的衛生設備,裝設自來水管,使灣裏每一家都有水用,不必晴天、雨天、大雪天還要費力費時地去井裏挑水。而每家也裝設了抽水馬桶,改善了灣裏人的衛生習慣,連帶的使大家身心健康。

又補助灣裏、還有親戚及鄉親每戶小數目的零用金。即使回到臺灣來了,他老也會在逢年過節時,從他老微薄的退休金裏,勻一部份錢匯給他老的兒子春生,媳婦翠青替他分送,並寫好清單,清楚地交待兒子媳婦,各房多少錢,大姑、細姑、灣裏那些老年人、有病痛者多少錢。而為他老,吃盡比一般人多幾倍苦頭,受盡人世間摧殘,苦守他老三十年,望得肝腸寸斷的老妻,及兒子媳婦分得到的錢,卻並不比外人多。所幸他老庭訓方正,治家甚嚴,教子有方;而明理大方,氣度恢宏,我的七嬸也不因此,而有異議或不快。

幾十年的關山阻隔,夜夜遊子思親苦路長的心情,等到了現今髮白眼花時,終於可還鄉了,他老為償三十年的宿願,拼著老邁多病的身體,眼力又差,他老曾為眼疾所苦,入院治療時寫出了他老感傷的心情:「未曾老至眼先花,一視模糊萬象斜。望裏鄉關無去路,天寒歲暮院為家。」視力這麼的不方便,還年年僕僕風塵於回家的路上,舟車勞頓,有時為了能多省些旅費,帶回家鄉去,替家鄉多做點公益,還不惜拼老命繞遠路,只因為他老有顆愛家鄉的赤子之心。

他老總覺得替家鄉多做一些事,是他的責任。正如他老在臺灣主持「郴縣同鄉會。」為使寄居海外的鄉親們,有個歸屬之所,他老將士林同鄉會址,視為是每位鄉親的家,走進這棟借用的屋裏,就可聞熟習的鄉音繚繞,一種人不親土親,故鄉情的親切感,油然而生,而也因此,思鄉的情感得到了釋放。

他老有如燈塔守護者,犧牲自己照亮了他人。幾十年以來,他老為同鄉會付出了多少心力?他老卻樂在其中,「將心比心。」就是他做人的哲理。而返鄉探親,幾年往返,積勞成疾,他老終於囊空體乏病倒了,而一病不起。不是藥石罔效,而是他老經歷幾十年的風霜離亂,看盡世事詭譎多變,人事辛酸,深覺活在人世是個無用之人,而自己一生顛沛流離,無力為多難的國家貢獻有用之策,也無齊家之力。活著只是消耗糧食,所以堅拒服藥,也拒絕進食。

他老以為醫藥是留著救有用的人用,醫藥才發揮其價值 。任我如何地曉以親情;後輩子孫需要他老的扶助,而又如何忍心丟下、分離幾十年才團聚、年老的七嬸、和兒媳孫輩們?他老看我孤單單地,站在病床前無助地拭淚,也悲傷不已陪著我痛哭流涕。就像當年我的兩位兄長早逝的時候一樣,我們叔侄兩,沒日沒夜相對哀痛嚎啕。...(未完待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玉老太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